国际

全球首届核能峰会 逾30国共商核能复兴

(布鲁塞尔22日讯)逾30国政府代表出席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举办的首届核能高峰会,发表宣言致力使核能成为全球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策略的关键元素。峰会办在布鲁塞尔地标“原子球塔”旁,引来反核示威活动。

国际原子能机构(IAEA)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首次全球核能高峰会,主办国比利时首相德克罗表示,共集结超过300位企业执行长、创业家和科技专家,以及37位政治领导人参与。

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表示,这是全球第一场不只商界参与,而是涵盖各界的国际核能高峰会。他强调原子能的和平用途,呼吁全球一起行动,使核能用途更好、更正确。

推动逾80计划

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坦言,欧盟内部对核能有不同意见;但对于接受核能的国家而言,核能科技在洁净能源转型上扮演重要角色。

“全球正出现小型核电厂竞赛,领先国家和企业都想抢先向市场证明这项科技的可行性,共有逾80个计划正在全球推动。”

冯德莱恩坦言核子科技的未来尚未确保,核能复兴面临数个挑战,包括核电产业纪律问题,因为有太多案例出现核电厂落成延宕且追加大笔预算,还有现有核电厂延役须保障安全,并需要新资金及创新研发等。

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致词说,核能有助于欧盟能源自主、对抗气候变迁。

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以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身分出席。他表示,为达成习近平宣布的2060年实现碳中和(即二氧化碳净零排放)目标,核电是中国电力体系的重要选项。

这场峰会中国官商媒代表团参与人数众多,在会场成群结队颇为显眼。

 

 
 

 

反应

 

言论

大马产业布局原地打转/骆雅蕙

全球产业链重组,东南亚各国各显神通。越南承接苹果、三星供应链,成了“世界工厂”;印尼靠镍矿卡位新能源电池;泰国全力冲刺电动车,2030年目标新能源汽车占全国30%。

马来西亚呢? 一边谈稀土,一边谈核能,仿佛找到了方向。可当年极力反对的人,如今换了身分,立场翻转。曾痛斥牺牲环境,如今却摇旗呐喊,政策一改,立场也能翻转?如果这是国家唯一的出路,态度转变尚可理解。问题是,世界在向前,我们却在原地打转。

稀土重要,但市场早被中国掌控,占据70%份额。 我国如果只是出口原料,赚的是最薄的利润,背的是最重的污染账。而全球产业正在去稀土化,特斯拉、丰田研发无稀土电机,钠离子电池正挑战锂电池主导地位。

全球稀土市场预计2030年达100亿美元,但等我们铺好供应链,市场还剩多少?

大马气候适合种竹

反观石墨烯,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95亿美元,广泛应用于电子、能源、医疗,甚至可能取代硅,成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。关键是,我国不依赖矿产,竹子就能制高质量石墨烯。 大马气候适合种竹,竹子生长快、碳吸收强,是可再生资源。如果真要发展高科技产业,竹基石墨烯不仅能带动农业,也能撬动更大的产业链。

核能呢?我国真的需要吗? 核能是稳定低碳能源,但大马电力充裕,备用率高达40%。问题不在总量,而在能源结构失衡——燃煤、天然气占主导,碳排放高、成本不稳,并不符合未来需求。

核电站造价高昂,单座动辄50至100亿美元,建设期长达10至15年,而全球正走向弃核。 德国、日本相继退场,法国虽仍倚赖核能,但也在调整结构。更何况,核废料处理是百年难题,我国真有能力应对?此时入局,真是明智之举?

相比之下,太阳能过去十年内成本下降90%,全球均价仅0.068美元/千瓦时,而大马太阳能发电占比才6.3%,远低于德国(20%)和中国(15%)。棕榈油废弃物是宝贵的生物质能源,却几乎被忽视,生物质发电占比仅2%。稍加推动,潜力巨大。

氢能更是下一个关键战场。 全球氢能市场预计2050年达2.5万亿美元,日本、韩国、欧盟早已抢跑。

拥充足天然资源优势

2023年,氢能生产成本已降至每公斤3至6美元,而我国拥有充足的水电、太阳能资源,具备发展绿氢的天然优势。要进入全球供应链,这才是我国真正能掌握的话语权,而不是去扛一个高风险、高成本的核电项目。

政府喊着要让大马成为半导体强国,但半导体产业最需要什么?高端材料、稳定水电、数据中心。 这些靠稀土解决不了,靠核能也不现实。数据中心市场狂飙,拼的是低碳、稳定电力,能源结构不调整,半导体强国只能停留在口号。

东南亚各国精准落子,马来西亚还要原地打转?

反应
 
 
亚亦君令补选
南洋地产
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